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方式

手机:18078835490 电话:020-37650247 37650164 传真:020-87363177 邮箱:415732107@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
水荫路2号恒鑫大厦西座8楼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公司新闻

为了梦圆安居,创造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住有所居”篇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从“房住不炒”定位到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从住房保障到供应体系建设,从易地搬迁扶贫到棚户区改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全面部署、躬身推进。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新华社记者在回访中看到百姓“梦圆安居”的一张张笑脸,看到他们正在从“新”出发,用双手、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浓烈的酒香扑鼻而来。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55岁的吕有金正翻看家里电热炕上几大桶酒糟的发酵情况。

吕有金家七八间房,盖得颇为讲究,主房梁檐全部采用当地流行的木雕油漆工艺。2016年底搬进新居后,他拾起家传酩馏酒酿造手艺,办起了酿酒家庭作坊。

厨房煮着酿酒的青稞,主房摆着十几坛酿好的酒。窗外,四分地的院子,外墙绘着土族崇尚的彩虹图案,分外醒目。

时光倒流至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班彦村考察。他走进村民新居察看面积、结构、建筑质量,同监理新居建设的村民们交流。吕有金清晰地记得,那天,总书记同一家人围坐一起,看反映乡亲们过去居住的旧村状况的视频。

“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易地搬迁前,吕有金住在青藏高原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的脑山地区。吃窖水,走山路,7公里陡峭崎岖的土路把他和乡亲们祖祖辈辈困顿在山里。

“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吕有金的心暖暖的。

好日子真的来了!吕有金开办家庭酿酒作坊的第一年就赚了3万元。

“安顿下来后,生产要搞上去,生活要自立。”吕有金告诉记者,不能忘记总书记的嘱托,不能在发展上再落后。“脱贫‘摘帽’了,腰杆一下硬了!”

新村充满新气象,通了天然气,接了自来水,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居住区和养殖区隔离建设,每家每户修了水厕、排水管网,村里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100吨的污水处理站,污水不再横流、垃圾不再乱倒。

“这个季节生意是淡季。闲下来,我就带孙女。”记者顺着吕有金手指的方向看去,孙女卧室炕上放着书,炕旁搁着小书桌。“从家里到村里小学,走路不到10分钟,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住有所居”既是承诺,也是责任。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

“安居”是“乐业”之本。“挪穷窝”“拔穷根”,开对方子、找准路子。针对特殊地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改变深度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居住和生产条件,辅以教育、培训、产业指导,才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摆脱贫困,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同全国人民一起奔跑。



老砖老楼,灰墙青瓦,北京南锣鼓巷片区雨儿胡同里,燕子不时掠过头顶,飞回老房子屋檐下的燕巢里。

站在胡同西口的玉河边上远眺,绿树成荫、水穿街巷的美景,让住在这里数十年的68岁居民李伏生阿姨怎么也看不够。

曾经,这里的许多院落都是大杂院。“那时候胡同真是破败,水电设施跟不上,厕所条件不好。”李伏生回忆道,“又杂又乱的胡同,光开墙打洞的小卖部、餐馆、冷饮店就有七八家。”

五年前,雨儿胡同的29号院和30号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老街坊,听取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

五年间,随着修缮整治的进行,雨儿胡同一天一个样。在总书记曾经探访的雨儿胡同30号院,存在多年的违建已拆除,地面辟出了绿地,宽敞的院落恢复了青砖灰瓦、红门、绿格窗的古朴样貌。

街面上的变化是外人能看到的,院落里的冷暖只有当地居民才能体会。自从自建房拆除后,新添了绿植,加宽了过道。“夏天,和老邻居坐在院子里下下棋,天南地北聊得好不惬意!”李伏生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

李伏生的家里,厨卫设施齐全。“用上了电磁灶,做饭安全、干净了许多。门窗也换了新的……生活更方便、更现代化。终于过上了有里儿又有面儿的生活!”

在北京东城区“申请式改善”的工作模式下,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如今,雨儿胡同内的违建和自建房多半已经拆除。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力争年底前完成改造修缮,迎回“老街坊”。



保护利用老城,复兴历史风貌,保障居民宜居,这是一项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强调要让大家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解决好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

北京开始了一系列多元探索:从申请式腾退,到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缮,让传统风貌重现;从申请式改善,到让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再到居民自治共生院……

古老的胡同注入新的生命力,悠悠古都讲述着老北京的新乡愁。


粉的、紫的、白的紫薇花开满绿地,淡淡的香气充盈着夏日的清晨。甩着手、健步走,在武汉市青山区青宜居小区里,刘桂华以晨练开启新的一天。

“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刘桂华由衷感慨。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来到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总书记询问棚户区项目建设,了解我们的生活情况。”刘桂华对一年多前的那一幕场景,记忆犹新。

“棚户区改造事关千千万万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刘桂华感受到浓浓的温情。

刘桂华居住的社区位于曾经是武汉最大规模的棚户区——工人村。上世纪50年代,为建设武钢,来自四面八方的产业大军在搭建的简易工棚安家落户,经年累月形成了工人村。

“那时候住的很难说是像样的房子,大多由青砖加石棉瓦临时搭建而成。进门要低头,白天要开灯,厨房当卧室,厕所排长队,家家生炉子,户户冒油烟。”刘桂华6岁时跟随父母从河南搬到武汉,一直住在工人村。

通过棚改,武汉青山区1.3万余户、4万多人的棚户家庭从低矮潮湿、漏雨透风的棚户中,搬进了宽敞明亮、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小区,圆了安居梦,刘桂华一家也在2015年搬进了新小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全国棚户区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

如今,工人村街小区环境日益改善,楼房外立面整修如新;小区实施海绵工程,铺上渗水砖,改变了下雨污泥、积水混流、“一走一脚泥”的状况;小区补种了紫薇花、栀子花、桂花,加上原有的枇杷树和橘树,宛如一个花果园。

“现在周边大大小小的超市、药房随处可见,学校、医院等配套齐全,地铁5号线即将修到小区门口,两年后坐地铁一个小时就可以逛遍武汉三镇。”刘桂华开心地说,将来青山有4条地铁线开通,以后和老伴出去逛更方便了。

同样曾在工人村棚户区居住了50多年的苏忠社老人,写下一副对联:“破屋一比一换新房,政府心连心人为本”,横批“感谢共产党”。



改造棚户区,让亿万居民圆安居梦。党的十八大以来,这项重大民生举措快步推进。

截至2018年底,上亿居民“出棚进楼”,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棚户区改造在有效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的同时,为提升人居环境、缓解城市内部二元矛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最美夕阳红——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老有所养”篇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的环境,安详的生活,需要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做实做细,让千千万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养老保障和为老服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近日,新华社记者回访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部分养老服务场所,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的落实及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一股春风吹进了四季青敬老院,那就是2013年12月28日习主席来到我们敬老院,看望老人们来了……”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老年模特队的老人们在院刊《夕阳红》里,登载文章回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情景。

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老人们身边,同他们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在敬老院的生活情况。他要求养老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

敬老院老年模特队的刘进文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心情欢畅、欢度晚年,“大家觉得总书记的话特别温暖,老年人就是要用积极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优雅地度过晚年。于是,我们在2015年8月成立了老年模特队,让老人们都‘美’起来!”

模特队成员张锦一度沮丧地觉得,进了敬老院就变成了“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老人,但这里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她绽开了笑颜。“正像一句歌词唱的,‘如今我们虽然已是风霜满面,而岁月留下的却是七彩斑斓’。”张锦说。

如今,老人们在这里心情舒畅、生活无忧。在原有医务室基础上,敬老院近年来还与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养老院,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建立专家定期义诊、巡诊、坐诊服务机制,并逐步同医院信息系统实现终端对接。

“头疼脑热医务室就看了,去医院还可以走绿色通道,真是方便多了。”张锦乐呵呵地说。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敬老院还建立了银龄书院,为千岁合唱团、舞蹈队聘请了专业教师,《夕阳红》月刊也进行了改版,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展示才艺、学习交流平台。


民生无小事,养老服务更无小事。

“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尽快在养老院服务质量上有明显改善,从2017年初开始,民政部等6部门在全国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拟通过4年时间,实现养老院服务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两年多来,专项行动已在全国各地支持和督促养老机构持续整治了36万处服务隐患,全国养老院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遏制和集中处置。

既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形成长久机制。近年来,《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规章先后出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也陆续公布,老年人在机构养老享受到的服务,正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炎炎盛夏,福州鼓楼区军门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凉爽宜人。86岁高龄的社区居民刘建国和84岁的老伴,几乎每天一早就会来这里“报到”。

“孩子在国外忙工作,一年才回来几次。这里干净舒适,有丰富的午餐和专业的护理人员,每月伙食费700元,午休都有床铺,真是太贴心了。我们老两口现在一待就是一天。”刘建国说。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调研。他说,现在是老年社会,养老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并叮嘱工作人员“好好干”。

在我国的养老服务格局中,社区养老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很多地方推行的“9064”养老服务格局中,90%的老年人为居家养老、6%在社区养老、4%到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这其中,社区还发挥着为居家老人供餐、医疗保健等重要职能。

过去几年,军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不仅扩大了服务面积,还实现了24小时为社区老人服务。2017年成立的托老所,配备5名专兼职助老员,接纳60岁以上空巢、独居、孤寡老人,提供多项服务,每天还安排医生免费接诊。

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林丹说:“为社区的老人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施展才干的平台。要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让这里成为老人们温馨的‘自己家’,让老人感到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自家人’。”


社区连着千万家,为老服务显关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下,我国在社区养老和开展社区为老服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着力满足绝大多数有需求的老年人在家或社区享受养老服务的愿望。

到2018年底,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在千千万万的社区为老服务场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区”的幸福晚年。





临近正午,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东路街边的一家虚拟养老院餐厅食客盈门,其中有不少老年人。

这家名为鸿瑞园的虚拟养老院餐厅每天接待200多位老人就餐,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详细了解虚拟养老院的运行情况,还为这里的老年人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向他们拜年。

像往日一样,74岁的兰州市民邓惟贤午饭时间来到了这里。进门、打卡、出票,他熟练地完成操作,粉条、鱼块、土豆丝、油麦菜、番茄炒蛋外加一份白米饭,他只需付8元钱。

“多亏了总书记的关心,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这个午饭没着落的老头子沾了光。”邓惟贤退休在家,子女上班白天无法照顾他,他就把这里当成了固定的午餐食堂,“这儿环境好,卫生干净,一年四季供应适合老年人口味的饭菜。”

2009年,兰州城关区创建由政府主导、企业加盟、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虚拟养老院,老年人通过客服电话说明需求,指挥中心就会通过网络给就近的加盟企业派单为老人服务,虚拟养老院根据对各加盟企业的考核结果核拨政府补贴。



鸿瑞园虚拟养老院餐厅成为第一批线下实体店。如今,这里除了为老人供餐,还提供医养融合、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保健按摩等多项服务。一些老年人组成古典艺术班,把这里当成了每天的排练场所。

目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加盟企业已有126家,为老服务项目扩展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四大类150余项服务,全区有12万余名老人注册入院。

“从上街买菜到洗衣做饭,从打扫卫生到按摩陪护,为老人们提供的一系列个性化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也解决了子女没时间没条件照护老人的困扰。”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能力,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不断降低制度性准入门槛,从规划建设、购买服务、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等方面对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予以鼓励和扶持,养老服务的供给和水平不断提升。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推出了28条具体政策举措,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进一步推动这项事业发展健全。



全民健康,迈进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病有所医”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这一重要论述,赢得全社会强烈共鸣。

回应民生期盼,把握时代脉搏。从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一幅健康中国的崭新图景正在一步步绘就。

冬日的严寒,抵不住心底的牵挂。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镇江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村民看病就医情况。

“当时天冷,握手时我本来只伸了一只手,另一只手揣在口袋里,但是他两只手握住我,我赶紧把另一只手也伸了出来。”

当时在场的魏定瑜老人感受到的,不只是习近平总书记手心的温度:“那天,总书记除了询问身体情况,还关心我们看病方便不方便、医疗费用贵不贵、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满意不满意。”

4年多后的今天,75岁的魏定瑜还时不常来到卫生院,在自助设备上测血压,心里还牢牢记着总书记的叮嘱。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也是总书记深深的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点一滴的努力,跬步千里的跃升。近年来,世业镇卫生院与镇江康复医疗集团联合成立心血管、糖尿病等5个联合门诊,除配齐常规科室外,还配有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

魏定瑜也明显感受到卫生院的变化:“虽然是在镇上,但也可以接受到市级医院的治疗。”老魏前一阵膝盖疼,卫生院副院长郑文慧给他拍了个片子,当即传送至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多钟医生诊断已经回传:骨质增生。“从挂号到拍片,我只用了5分钟,花了12块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镇卫生院之变,折射出镇江医改向前迈出的坚定步伐。通过远程会诊、分级诊疗,基层医院和当地三甲医院建立起联合诊疗机制,老百姓越来越享受到家门口“15分钟医疗圈”的更多便捷实惠。

如今,世业镇居民在卫生院门诊就诊率由2015年前的63%,提升到2018年的81.6%。

家门口的卫生院建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群众的身体健康。

世业镇,浩浩长江中的“一座小岛”。在过去,全镇约1.4万老百姓“既怕病要命,也怕交通要命”。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世业镇卫生院考察后,这家乡镇卫生院带给居民的“健康红利”正在逐渐释放,“小病不出岛”正变为现实。

魏定瑜所体验到的“分分钟联网挂专家号”,是如今很多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强起来”的缩影——当前,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医疗圈”。老百姓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看病就医实实在在的实惠。

地处吕梁山区深处的山西省岢岚县,山大沟深、坡陡地瘠。

道阻、家贫、病疾,紧紧捆绑住了这里的乡亲。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赵家洼村王三女一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年轻时,王三女就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这些年又引发慢性支气管炎。雪上加霜的是,前些年丈夫、儿子相继离世,儿媳妇也离了家,患有残障的孙子、孙女只剩她一人独自拉扯。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位特困户的家,安慰王三女好好生活,叮嘱当地干部安排好她孙子和孙女的特殊教育。这份温暖,让王三女铭记在心。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脱贫路上的“拦路虎”,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在岢岚县考察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要求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

如今,随着整村搬迁,王三女从土坯房搬进了新楼房,经常有家庭医生上门送医送药。去年,王三女住了两次医院,总费用8914.3元,自己只花了525.77元。

岢岚县医疗保障局局长程富生说,近两年来,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提出的要求,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今年上半年住院3967人次,总费用2613.24万元,通过“三保险、三救助”报销补偿后,贫困户报销比例超过90%。

“三保险、三救助”,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山西考察工作后,山西省为化解因病致贫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报销等,实现对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兜底保障。

到2018年底,王三女一家三口成功脱贫。年近七旬的她由衷感慨:“赶上了好时代,是咱最大的福气。”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

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农民怕生病、病不起的真实写照。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牵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70万户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量增加到25种。

摸清因病致贫人口的“底子”,开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方子”,未来两年内,我国将精准补齐医疗保障政策短板,让更多“王三女们”走出因病致贫返贫之困。

“安全、可靠、放心”——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对药品生产提出这样的要求。

“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座右铭,时刻不忘。”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尤海涛说。

时值三伏天,尤海涛也穿戴一身整齐的工装。

担任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后,尤海涛更加明白一粒小药片背后的民生关切:“小小一粒药,是一个企业对药品安全、有效、创新的责任,它承载的是人命关天,也决定着企业生死。”

“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每家制药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使每一种药、每一粒药都安全、可靠、放心。”站在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到过的车间里,尤海涛一字不差复述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他告诉记者,将这些话烂熟于心,不仅因为这是总书记交办的“任务”,更要时刻警醒自己,一粒小药片,关系着群众生命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

从动物脏器全程冷链运输、实时记录温度,到设计并建设了国内先进水平冻干粉针生产车间、全自动侦检机实现产品真空密封性逐瓶检查,再到每条无菌生产线每半年进行一次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牢牢把好药品质量关。”尤海涛说,“想要企业发展永远在路上,药品质量安全就得永远在路上。”


药品安全,人命关天。

新药好药的便捷可及,更是千万患者的迫切希望。

抗癌药零关税、加快新药审批、建立全程追溯制度……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打出组合拳,致力于把“安全、可靠、放心”写入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全流程。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更多患者将用上放心药、廉价药。



挥洒汗水,铸就人生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民生事之“劳有所得”篇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围绕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进行深刻阐述,为形成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个个通过劳动改变自身命运、推动时代进步的感人故事,串联起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生动画卷。

【故事一】挥洒汗水,换来幸福生活

两层小楼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女儿的书本在桌上叠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些,56岁的范勇觉得,幸福生活莫过于此。

幸福源自奋斗。从进入中铁十四局参加工作,到参与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的修建,从普通的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逐步成长为“挑大梁”的施工队长,13年的工地生活,对范勇来说,有辛酸也有欣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更激励着他一路前行。

2013年2月初,春节临近,正是举家团圆之时。为了使地铁8号线早日通车,范勇和大多数工友一样放弃了回老家过年,选择留在工地继续奋战。体谅他的辛苦,妻子带着孩子从河南信阳赶来北京陪他。工地项目部特意为像他们一样在异地团聚过年的家庭安排了带有新被子和空调的“夫妻房”。解决了“后顾之忧”,范勇和工友们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2月8日,除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施工工地,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范勇在工地上的临时小家,关切地了解他工作、收入和生活情况。

“总书记叮嘱我们一家:来一趟不容易,看看北京的景点,好好团聚一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范勇激动不已。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每每想到总书记这番亲切的话语,范勇就觉得浑身充满干劲。下决心要为城市建设挥洒汗水,为美好生活奋力打拼。

2014年,范勇升任工地班长。新来的工人不熟悉工作,他手把手耐心教导。如今,带领着一支数十人的队伍,范勇先后参与了京沈高铁、武汉地铁、徐州地铁等项目建设。走南闯北的生活不仅开拓了他的眼界,收入与6年前相比也翻了一番。

小有成就的范勇,用自己打工挣来的钱在老家镇上买了一栋二层小楼。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也很懂事。范勇坚信,日子会过得越来越舒心。

通过不断奋斗,获得更稳定的工作,换来生活条件的改善。对范勇来说,这是他的“劳有所得”。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等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非私营、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从46769元和28752元上涨到82461元和49575元,同比名义增长近1倍;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义增长8.8%,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793元,同比名义增长8.7%,双双跑赢GDP增速……

唯有奋斗,方有所得。亿万像范勇一样的城市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拓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排头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带头人”,产学研用深入融合的“顶梁柱”……见到戴着黑框眼镜、身穿灰色工作服的王传龙时,很难将他朴实的形象同这些赞誉相联系。

今年31岁的王传龙是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的教研室主任。6年前,他还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实训教师。6年间,他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执着践行“工匠精神”,业务不断精进。

时光倒回至2013年的5月,在实训中心先进制造加工技术实训车间内,高端数控机床嗡嗡响动,3名学生一边仔细听取王传龙对操作规范的讲解,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各式原料被切削、塑造成精巧的零件。

正在天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实训课堂调研。看着眼前专注教学的师生,总书记没有打断,而是耐心等着王传龙讲完课后才来到他身边,微笑着同师生们握手、交流。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结果还让总书记等了那么久,我心里既激动又紧张。”那天的情景,王传龙记忆犹新。

从机床的加工性能,到教学方法,再到学生的就业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细致的询问,让王传龙深受鼓舞。“总书记那么忙,问得还特别细,让我感受到了他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王传龙回忆说。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总书记的话语既是关心技能人才发展的郑重嘱托,也是不断鞭策王传龙前行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有8000多名经他培训的院校学生、教师、企业职工走向全国各地,在不同领域和岗位发光发热,3名学生还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殊荣。在全国,一批像王传龙一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正加速创新实训技术教学,为大规模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未来,我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更多人能够通过培训掌握技术,去更为广阔的天地闯荡,收获属于他们的人生意义。”说话时,王传龙神情坚毅,眼神明亮。

依靠吃苦耐劳,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持续培育社会英才,用持续奋斗换来获得感、幸福感的满足。对王传龙来说,这是他的“劳有所得”。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热情礼赞为幸福和梦想拼尽全力的奋斗者,满怀信心寄语用信心和实力勇敢踏上新征程的追梦人。

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为广大劳动者依靠奋斗开创美好生活增添助力。

勠力同心,逐梦前行。想要踏踏实实干一辈子职业技能培训的王传龙虽已“桃李遍天下”,但他依然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学生带去光和热。

7月末,骄阳似火。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7200余平方米大吨位焊接车间内,37岁的张怀红穿着厚厚的焊接防护服,手持焊枪,豆大的汗珠不时从他脸上滑落。但他始终弓着身子,全神贯注进行焊接操作——他的身前,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徐工1600吨9桥起重机的主吊臂。

从1999年到徐工集团实习,到成为身怀绝技的电焊高级技师,张怀红在电焊岗位一干就是20年。纵然工作“苦脏累”,但能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能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再苦再脏再累,张怀红也从无怨言。

2017年12月12日,冬日的苏北,寒风凛冽,却敌不过徐工集团职工们的热情。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基层考察,来到江苏徐州,调研第一站就深入徐工集团。

张怀红永远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广大企业职工要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总书记给我们上了一课:企业要发展,作为员工最基本的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张怀红说。

为了达到焊接时“做手术”般精准,张怀红每天第一个到岗,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一项一项地练;站、仰、蹲、趴,一招一式地做。为了最大限度增强焊接时的稳定性,他在手臂上捆沙袋、举砖块,以此提高胳膊的负重能力。

不知疲倦地奋斗与钻研,换来的是超越他人的技能本领:2016年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上,凭借“独门秘籍”,张怀红一举夺冠;在焊接徐工1600吨9桥起重机时,张怀红的创新工艺,让焊接时间缩短一半;他总结的分散焊新工艺,把吊臂下挠度控制在2至3毫米之间……

获得诸多成就和荣誉,却更加沉淀了张怀红的品性:“我是一名普通工人,唯一坚持的就是脚踏实地把每天的工作做好,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获得感。”

钻研攻坚业务难题,推动企业进步和国家发展,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跳动的脉搏。对张怀红来说,这是他的“劳有所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点燃了各行各业劳动者在新时代奋发向上、拼搏奋斗的热情,激励着全体人民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前景不断进发。

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制定《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为实现劳有所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保障。

一个国家的非凡成就,总是由点滴平凡构成;一个国家的繁荣强大,总是建立在人民只争朝夕的奋斗之上。正是因为劳动与奋斗,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同样依靠劳动与奋斗,我们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